品诗韵 明诗理

时间:2018年07月0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品诗韵  明诗理

                                                      五一班  宁海霞

小序:

撒下一粒种子,

大地会给你一朵花;

写下一首诗歌,

天空会与你轻声唱和。

教会一个孩子读诗、写诗,

我们将收获

辽阔的喜悦与感动。

一、理念支撑

1.国人呼唤经典文化的回归。

从“新文化运动”到现在已过去百年,这百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百年,这百年也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一百年,但这一百年,也是我们抛弃自己灵魂、民族根脉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我们已不明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字;我们不明白《道德经》在全世界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但中国人的手里基本没有;我们不明白西方人对《孙子兵法》的赞不绝口;我们不明白韩国为什么要抢我们的端午节;我们更不明白德国医学院要学习《黄帝内经》……似乎全世界都在学习东方的智慧,唯独中国对它讳莫如深,唯恐再次带上封建、落后的帽子,走入封闭、自大的深渊。我们从我们的文化中已找不到睥睨世界、豪情万丈的自信,我们早已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也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风骨,更无“袅晴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的才情,只有“加班加点把试考,长大只为赚钱”的浮躁。我们更是不知“诸子百家”为何人,“四书五经”为何物;传统智慧一律毁弃,西方价值观鸠占鹊巢;社会浮躁不安、人人自私冷漠……

可喜可贺的是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6月1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成立,截至2014年9月,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3国合作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修复文化传承断层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们把经典文化丢在一边,为他人所用,现在我们要把丢失的东西重新找回来。所以我想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以诗词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3.得语文者得天下。

    随着母语的回归,高考中语文的分数比例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对经典文化的考查,特别是唐诗宋词一直被誉为是“经典中的经典”。在诵读熟背中,扩大学生的诗词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1.情感目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通过开展“品诗韵  明诗理”诵、赏、写、改、画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诗词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2.能力目标: 熟读诗词三百首,既会作诗也会吟。

三、培养措施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诗文。

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咏与背诵是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背诵诗词,如同面对良师益友,可以聆听教诲,可以受到熏陶,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美好的思想情操。背诵诗词,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即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诗香能致远。所以,我要求学生:周周背、天天背、节节背、月月测。

周周背:每周背5首诗词。

必背3首,每个早读背一首;自由选择背2首;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多背。背会后,小组内检测,计入背诗卡。

     天天背: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唱三首歌后诵读本周所背诗词。

节节背:每节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诗”:齐诵、按考号诵(1--2人)、抽号诵(1--2人)。

     月月测:每月利用本月最后一周周日下午返校的两节课对本月所背诗词进行检测,根据所背正确、熟练程度打出A、B、C、D四个等级。得C、D的同学要二次检测,直至达到A、B。

2.奇文共赏悦人心,疑义相析悟真谛——赏诗文。

一切名篇佳作,都是美的语言的结晶。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就是不经常读诗,就不会说话的意思。“射箭对靶心,弹琴动人心。诗从景中出,字从炼中精。”前人与他人的诗歌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丰富优美的语汇,了解各种不凡的句式,掌握动人的语言的表现力,使我们写作时得心应手。它也是我们学习细腻技巧最好的范本。我们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欣赏诗歌,才能够得其要领,悟其真谛。

每周至少欣赏两首诗,并背会。

每两个星期上一节诗词欣赏课(读书夜)。

欣赏班级小报上学生的作品。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诗文。

    读写结合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验精华之一。它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而背诵更容易迁移到写作中。读背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背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我把背诵诗词与写作结合起来,以背促悟、以悟导写,从而使学生“吸收”更充分、灵活,“倾吐”更自然、多彩。

指导写诗词(绝句和儿童诗)。

   欣赏诗词和同学作品(起始阶段激励要跟上)。

    每周至少写一首绝句和一首儿童诗(写诗本)。

每一个月出一期作品,为全体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改诗文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这传世红楼,正所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所以, 我认为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所以,我要求同学们在练习写诗歌时,必须注意在修改上多下功夫。这个“改”,包括别人的修改和自己的修改,但主要还是自己的修改。

自己改。

先写到日记本上,修改后再誊写到“写诗本”上。

家长修改。

小组修改。

每两周以小组为单位,用一节课修改习作(作文课或读书夜)。

   全班修改。

在小组修改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首优秀的习作,打在展台上,全班诵读、点评、修改、欣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5.诗中有画画有诗,诗情画意皆其中——画诗文。

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相融一体密不可分姐妹艺术。在背诗文、赏诗文、写诗文、改诗文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画诗文。即: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相映成趣,使古诗和诗歌更有生命力。诗歌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画,激发培养学生热爱古诗,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不少学生的作品构思独到,情景逼真,富于诗意,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真实地反映出了学生们对诗歌的个性理解及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每两周办一期“诗情画意”小报,并评出等级。

优秀作品将展示在室外的“文化展板”上。

四、活动主题

上学期

9月:

诗之花草树木:诵、赏、写、改、画。

10月:

诗之秋:诵、赏、写、改、画。

11月:

诗之冬:诵、赏、写、改、画。

12月:

诗之借物言志:诵、赏、写、改、画。

1月:

诗之借景抒情:诵、赏、写、改、画。

下学期

3月:

诗之山水:诵、赏、写、改、画。

4月:

诗之春:诵、赏、写、改、画。

5月:

诗之夏:诵、赏、写、改、画。

6月:

诗之情:诵、赏、写、改、画。

五、具体做法

1.背诗月月测:月底对本月所背诗词进行检测,根据所背正确、熟练程度打出A、B、C、D四个等级。得C、D的同学要二次检测,直至达到A、B。

2.诗词欣赏课:每两个星期上一节诗词欣赏课(读书夜)。

3.诗词修改:每两周以小组为单位,用一节课修改习作(作文课)。

4.《诗情画意》作品展:选优秀习作张贴室外展板上供师生、家长欣赏。

六、已有成效

1.诗词背诵量:优生一学期至少背60首,后进生至少50首,并记入背诗卡。

2.建立了写诗本,每周至少两首诗,一学期不少于30首。

3.《笔墨飘香》作品集:每月每个学生选优秀习作2首打印,装订成册。

4.《诗情画意》作品集:诗配画每月挑选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诗韵飘香的“诵、赏、写、改、画”五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的体味诗词的韵味和意境,感受与古人对话,丰富他们的心灵,让其在古典美的熏陶中,沉醉于祖国博大精深的灿烂华章之中,让他们能够带着这份诗意去学习、去生活,去走更远的路!

(作者:宁海霞 编辑:lxf)